上海“11·15"重大火灾事故发生后,墙体保温材料聚氨酯(PU)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有人对聚氨酯保温材料的防火安全性产生怀疑,有舆论甚至提出,要杜绝聚氨酯泡沫用于外墙保温和室内装修,用难燃的材料代替。 采用保温材料是建筑节能的zui有效措施 建筑节能是国家实现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作为建筑节能主流材料之一的聚氨酯保温材料该有一个怎样的正确评判,该产业应何去何从?近日,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专家、上海市聚氨酯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专家黄茂松向笔者表达了他个人看法。 我国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比例约为30%,既有建筑中80%以上的建筑属高能耗建筑。建筑节能是我国向世界承诺完成低碳减排任务的重大措施。黄茂松介绍说,聚氨酯材料保温效果是聚苯板(EPS和XPS)的1.75倍、砖石的29倍、木材的85倍、混凝土的89倍,在欧美发达国家,建筑保温隔热材料中有50%采用聚氨酯材料,而我国目前使用率还不到10%。 业界普遍认为,目前国内外在实行的建筑节能各项措施中,采用保温隔热材料是防止建筑能耗损失、zui有效的技术措施;聚氨酯材料是目前的建筑节能保温材料。 黄茂松说,在欧洲和北美地区,几十年来聚氨酯保温材料一直在广泛应用,已成为建筑保温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美国聚氨酯协会调查表明,在美国采用喷涂聚氨酯材料对墙体和屋面进行保温,使用寿命zui长的已超过26年,97.6%的工程未出现问题。 建筑节能与防火安全必须两者兼有 黄茂松认为,“11·15"重大火灾的主要原因是管理问题,工程违法违规层层分包,电焊工没有资质,同时工程承包商采购使用了低品质、无阻燃性的聚氨酯材料,诸多原因导致火灾。 黄茂松介绍,根据GB8624 1997和GB8624 2006,聚氨酯、聚苯乙烯等有机保温材料燃烧性能级别可分为3级,即B1难燃级、B2可燃级和B3易燃级。他说:“2008年9月20日深圳龙岗文化俱乐部发生的火灾,和此次上海大火事件中所采用的保温材料均是易燃的B3级聚氨酯材料。造成事故的根本原因,我认为zui严重的是施工单位采用了防火性能差、价格低的聚氨酯保温材料。如果采用B1级聚氨酯保温材料,即具有节能与防火安全性能兼有的材料,则这次火灾事故,就不会酿成如此严重的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