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目前海平面日益上升和温室效应的不断严重化,因此火灾发生的频率也在上涨,随着保温建筑防火材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了。
系统防火设计、产品认证制度和施工管理
外墙外保温技术zui早起源于上世纪40年代的欧洲。上世纪50年代,EPS泡沫塑料和合成树脂在欧洲获得。上世纪60年代末,外保温技术经跨国公司传入美国和加拿大。
1973年能源危机后,建筑节能受到多数国家的重视,外保温技术更是被广泛应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欧洲部分国家通过政府补贴减税等政策来推动外保温工程。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向欧洲学习外保温技术。迄今外保温系统已经开发出多种做法,但主流仍是聚苯薄抹灰系统。在外保温发展历史中,欧洲对于防火的重视,也是在发生火灾后,逐步从教训中总结出技术规程。
2007年,中国原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组织出国考察,参加《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修编的6名专家前往德国、法国进行为期10天的外保温系统工作考察,并写就《欧洲外墙外保温标准语技术考察报告》。2011年,中国建筑科学院建筑防火研究所工程师朱春玲赴欧洲考察建筑外保温技术,回国后也写就考察报告《欧洲建筑外保温考察与经验借鉴》。
上面两份考察报告,较为详尽地载明欧洲保温建筑的防火经验,均强调三大要点,即系统防火设计、产品认证制度和施工管理。
需要指出的是,欧洲的建筑多数为矮层建筑,因此防火压力没有高层较多的中国城市大,但上述三大防火要点仍值得中国借鉴。
系统防火设计
目前在欧洲,关于外保温火灾的主要影响因素,普遍认为是火源影响、外墙设计和组件的选择、保温材料和面板之间的空腔。
后两者均指向整个保温系统的构造问题。欧洲统一的建筑制品燃烧性能分级标准EN13501-1:2002要求,应该按照建筑制品的zui终应用形态来进行测试。因此,除了对单一的保温材料进行燃烧性能测试,还要对整个外保温构造层进行可燃性试验。
在欧洲技术认证组织(EOTA)2000年发布的《带抹灰层的外墙外保温复合系统欧洲技术认证导则》(ETAG004)中,要求外保温整体系统的燃烧性能应为A1、A2、B或C级;如果保温材料为聚苯乙烯或聚氨酯这样的有机材料,应再单独证明保温材料至少满足E级要求(相当于中国的B2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