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棉保温板,是以优质玄武岩和辉绿岩为主要原料融化后,采用*进的四辊离心制棉工序,将玄武棉岩高温溶体甩拉成4~7μm的非连续性纤维,再在岩棉纤维中加入一定量的粘结剂、防尘油、憎水剂,经过沉降、打折、固化、切割等工艺,根据不同用途制成不同密度的系列产品。
应用范围 建筑行业—建筑外墙保温 隔墙 幕墙 屋顶和围护的绝热保温吸音降噪 石化行业—石油、电力、化工行业设备的绝热保温 吸音降噪 工矿行业—工业窑炉 烘箱 大口径储罐及船舶的保温防火等。

外墙憎水岩棉保温板,防火隔离带岩棉复合板施工报价 岩棉板棉丝排列顺序不同于传统的平丝岩棉板 因而更具有拉力和拔力,解决了岩棉分层的现象,耐候和拉拔强度实验证明,可安心在外墙、屋面、屋顶、隔墙 设备保温 和建筑等各个保温隔热的领域使用。 
产品规格 厚度mm | 密度kg/m3 | 60-75 | 80-95 | 100-115 | 120-130 | 140-160 | 170-190 | 200 | 30 | | | | √ | √ | √ | √ | 40 | | | √ | √ | √ | √ | √ | 50 | √ | √ | √ | √ | √ | √ | √ | 60 | √ | √ | √ | √ | √ | √ | √ | 80 | √ | √ | √ | √ | √ | √ | √ | 100 | √ | √ | √ | √ | √ | √ | √ |
亦可在岩棉板表层粘防潮铝箔、黑(白)玻纤布夹筋玻纤毡等装饰及防潮贴面。 外墙岩棉复合板 外墙复合岩棉保温板分玻纤复合板和水泥砂浆复合板 具有防火* 保温效果好 整体强度高 防潮 施工简单方便等优点 
铝箔贴面选择
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中岩棉板材要求防结露 防潮 等功能 这就需要在保温材料外层粘贴保护层,富尔达 备有多种铝箔贴面可供选择。

外墙憎水岩棉保温板,防火隔离带岩棉复合板施工报价 包装方式 根据客户需要的厚度决定每包的片数 正常包装厚度约为300-400毫米 为了物流分配的需要,岩棉采用热收缩和全封闭两种包装方式 在世界各地我们应客户的要求,接受OEM生产不同品牌,进行包装。 



产品描述 岩棉制品是采用优质的天然岩石(如玄武岩 白云石)为主要原料,经冲天炉以大于1450℃的高温将原料融化,由四辊离心机 打折机 在喷入少量粘合剂固化 加温 ,加工成岩棉保温毯状 管材及板状。 保温隔热 岩棉保温板渣球含量低 棉丝细长柔韧 因而导热系数低 具有很好的保温效果。 保温岩棉性能 项目 | 单位 | 指标 | 实验方法 | 密度 | Kg/m3 | 60-200kg/m3 | GB5480.3 | 密度允许偏差 | % | ±2 | 纤维平均值 | um | 4-7 | GB5480.4 | 渣球含量(颗粒直径>0.25mm) | % | ≤4 | GB5480.5 | 体积吸水率 | % | ≤2 | GB/GB16401-1996 | 吸温率 | % | ≤1.0 | GB5480.7 | 憎水率 | % | ≥98 | B10299-88 | 热荷重收缩温度 | ℃ | ≥650 | GB11835-1998 | 有机物含量 | % | ≤4% | GB11835-1998 | 抗压强度(10%压缩率) | kPa | ≥80 | GB/T13480-92 | 剥离强度 | kPa | ≥14 | DIN52274 | 不燃性 | -- | * | GB5465 | 导热系数(70℃) | W/mk | ≤0.041 | GB10294-88 | 酸度系数 | | ≥1.8 | | 粘结剂含量 | % | ≤3.0 | |
防火性能 因其采用天然岩石作为原材料 是*不燃性建筑保温材料 耐高温性能* 火灾中不产生有毒气体或熔融滴落物,应用于建筑结构及设备保温形成一道防火屏障,有效延缓火势蔓延。 吸音降噪 大量细长柔韧的岩棉纤维形成多空联通结构 无数微小气隙存在其中 内部结构使岩棉具有高效的吸音降噪和弹性消震的物理特性 无腐蚀 岩棉保温板侵出液体PH值呈中性或弱碱性,对碳钢,铝合金 铜、不锈钢、铸铁等金属设备以及建筑物中的各构件均无腐蚀 健康环保 岩棉保温板不含石棉,生产过程中不使用CFC或HCFC等对环境有害的物质,不具备微生物的生长环境,不滋生霉菌。 憎水抗潮湿 岩棉保温板在温度50℃,相对湿度95%的环境中暴露96小时,体积吸水率小于0.2%,按国标测试 质量吸湿率小于1% 憎水率大于98% 节能性 zui为优质的保温材料,岩棉能极大的提高整个建筑物及设备的节能利用效率,降低冷热介质使用时消耗85%以上,不仅节省能源,而且降低成本 通过使用岩棉作为隔热保温材料而达到的能源节省,可简单有效的全面减低热能,供电等所需的能源生产,是降低全社会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直接和低成本减排手段。建筑物及设备保温中使用优质高效的保温层被动实际为实现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zui重要的减排潜力。 |